老實說這個議題吵到有點讓我覺得.....小心慎入!
不過,親子同室(母嬰親善評鑑)或育兒津貼 育兒百寶箱都是其次,那些從來都不是決定夫妻是不是考慮孕育新生命的主因。
過低的薪資,過長的工時,(私人企業裡)看得到卻吃不到的保障....沒有人替手,除了沒有足夠的育兒資源,整個大環境裡也都只是口號式的“支持生育”,彷彿生完什麼事都沒有了一樣.....根本不是如此!
即使是經濟優渥的家庭,對於整個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是一樣決定著是不是考慮生育的主因。能夠輕鬆度過孕期,生出寶寶,再輕鬆交託幫手(外佣或保母)變身回原來少女(貴婦)的女性,畢竟只是M形分布的尖端,連資源充足的我自己都常覺得“身心俱疲”....
結果想得太多還是沒有勇氣。
我很幸運,能夠慢慢回到自己的工作,能夠遇上非常有理想的大老闆(同事們)跟有彈性的工作環境,我也很努力,維持著頭腦不退化永遠好奇的堅持,但如果沒有爸爸媽媽跟妹妹一整個家庭的資源(真正的隊友其實也是沒function),我還能做得到嗎?